特殊年代,山城各地开凿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防空洞,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。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,市国动办通过实施“山城洞天”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,正将一大批防空洞变身为宣教馆、博物馆、便民通道等民生载体,服务大众。
6月20日,市国动办保护处副处长周宗文、市人防宣教中心主任李健、市人防工程设施管理站副站长康红军做客重庆市“互联网+督查”平台阳光重庆栏目时透露,我市首条直达南滨路的人防便民隧道——南岸区上新街至南滨路的“山城洞天”人防工程,就是原重柴厂人防工程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,近期将作为便民步道免费对社会开放。
市国动办保护处副处长周宗文表示,这个项目位于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,是我市首条直达南滨路的人防便民隧道,全长260米、高5米、宽5米,连接海棠新街公交站至南滨路东原1891,是南岸区现存保存状态良好的防空洞之一。本月底作为便民步道免费开放后,广大市民不仅能通过便民隧道直达南滨路休闲观光,还能领略山城防空洞的独特魅力。
防空洞是富有山城特色的人防工程,大部分建于上世纪60、70年代“深挖洞”时期,少部分由抗战时期防空洞改造而来,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和记忆。市国动办在尽可能保留防空洞原貌和战备功能的前提下,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,并结合实际探索商业文化、创新文化,植入文艺元素,达到“洞见历史”的效果。如今,首批示范项目相继建成,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。
目前,示范项目主要包括重庆建川博物馆群落、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、十八梯大隧道遗址、重庆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馆、铁路五村的军哥书屋(防空洞)、黄桷坪的石头房子(防空洞)、黄葛古道的“洞见南山”、洪崖洞的“时空隧道”、渝中区的渝洞天、李子坝的霍比特洞、巴南的银鸿礼宴、沙坪坝的洞见一号(防空洞)等等,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。(叶爽)